Testimonials - Parents

感恩與感動並存的教育之旅
作為一名家長,我懷著無比感激的心情,提筆寫下這篇文章,旨在表達對港大同學會小學的深厚情誼與由衷謝意。自2019年懷著如中獎般的雀躍心情,牽著大女兒莊子靜踏入校園註冊的那一刻起,我們一家便與這所學校締結了難以言喻的緣分。六年來,我們不僅見證了子靜的茁壯成長,更深刻感受到學校對每位學子的關懷與悉心培育。
2025年1月25日,我和子靜的父親滿懷期待又複雜的心情,參與了「P2C負笈書院途」步行籌款活動。這不僅是一場體能與意志的雙重考驗,更是一次心靈的深刻洗禮。全程16公里的徒步,見證了孩子們的堅毅品格與團隊協作精神,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學校對學生全人發展的重視。正如校方所倡導的「體強志堅,邁步奮進」,這八字箴言不僅是響亮口號,更是每位學子用汗水與堅持踐行的信念。我們為子靜及其同儕感到自豪,因為他們不僅在體能測試中達到9分鐘耐力跑的前80分位,更在徒步歷程中展現了超越自我的毅力與相互扶持的溫情。
回溯六年時光,我們由衷感激每一位師長的無私付出。無論是課堂上的循循善誘,還是課外活動中的陪伴守護,老師們總以滿腔熱忱與高度責任感,為孩子們營造了溫馨的學習環境與成長空間。子靜在校的每一刻,都充盈著歡笑與收穫,這一切離不開師長們的辛勤耕耘與學校的卓越氛圍。

更令我們動容的是,學校不僅關注學生成長,更重視家長的持續發展。專為家長設計的正向教育課程,不僅革新了我對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引領我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這些課程教會我以更積極的態度擁抱生活,也讓我與子靜的親子關係更加緊密融洽。學校對正向教育的堅持,不僅照亮了學子的前程,也為家長們帶來了深刻的改變與成長。
作為家長,我們深切體悟到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品格的塑造與能力的培養。港大同學會小學正是這樣一所學校——既重視學業成就,更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孩子們在挑戰中磨礪意志,在團隊中體會合作,在成長中學會感恩。
臨別之際,我們衷心感謝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的辛勤付出,感謝您們為孩子們築造了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學習殿堂。我們堅信,在港大同學會小學的培育下,子靜與她的同儕定能懷抱夢想,邁步前行,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書寫更加絢爛的篇章。
黃淑敏女士 莊子靜(P6)媽媽

妹妹的學習與成長點滴
2024年5月5日,學校舉行開放日,我們一家五口興高采烈地回到校園,沉浸在熱騰騰的歡樂氣氛中。當我們邁步走向校園時,在學校門口的告示板上,一張引人注目的照片瞬間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那是巧恩妹妹與學校田徑隊隊友們在校際接力賽中,緊密合作、交接接力棒的精彩瞬間。這張照片不僅再現了比賽的激動人心,也讓我們回想起學校如何精心組織訓練,讓隊員們在默契配合下,接力棒順暢地傳遞,直至衝刺終點的那一刻。
看到這一幕,我們精神一振,不僅為妹妹的出色表現歡呼喝彩,還特地邀請了熱愛田徑、現已畢業升入書院的大哥哥一起合影留念。和兩位哥哥一樣,巧恩對田徑運動充滿熱情,無論風雨,每周都堅持不懈地參與訓練,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和決心。我們為妹妹能夠代表學校參加田徑接力賽感到無比驕傲,這張照片不僅是對巧恩努力的認可,也是對學校在體育方面卓越成就的見證。
我們衷心祝願學校能夠像接力賽一樣,不斷傳遞優良的教育理念和精神,激勵更多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賽道上奮力奔跑,創造輝煌。
伍婉儀女士 涂巧恩(P6)媽媽

每次下課時才警覺時間竟過得如此之快!
很高興有機會參加這個STEM課程。最初覺得連續八個星期,每次3小時的課程時間有點兒長,但每次下課時才警覺時間竟過得如此之快!每次上課都要組裝機械人、編寫程式並不斷重複測試整個程式,過程非常有趣,有挑戰性,我和組員都很努力地一起討論和解決問題,希望能在下課前完成老師給我們的任務。當看見我們的機械人能順利完成任務時,我們心裏真是十分開心和興奮!希望日後能協助學校推動更多STEM的活動,令更多同學都有機會感受這份樂趣!
鄧亭茵女士 鄭文絢(2023年畢業)媽媽
最有效的學習是從實踐裏領悟出來的!
在我看來,STEM學習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組合運用各領域的知識去解難和創建!大大小小特別的磚塊擁有著千變萬化的可能,它給你發揮創意的空間,也帶來截然不同的挑戰,而我們只有不斷回看自己失敗的片段,找出線索,才能鎖定問題,動腦筋嘗試解決。有時,我們也能從觀摩其他組別的成果和討論中得到啟發,最後一起想出改良方法。不得不承認,整個過程實在太鼓舞人心了,也讓我察覺到不同腦袋合作的威力!
有學者說,最有效的學習是從實踐裏領悟出來的!這次課程裏的每一次挑戰、探究、觀摩、討論、合作、欣賞、完善環節都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鼓舞我們繼續鑽研下去!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從STEM學習中也能獲得同樣正面的啟發和能量。
張翠珊女士 江曜宏(2020年畢業) 及 江曜朗(2024年畢業)媽媽

重拾當年兒時上學樂趣
是次STEM的課程以為人所熟悉的樂高(Lego)為教學基礎,課堂由淺入深,讓學員能夠輕鬆投入學習樂高EV3這個系統的運作模式。在課堂上,家長們都全力以赴去完成每一項任務,並且拍下有關的學習片段,待回家後立刻與孩子們分享課堂上的點滴。每一位家長都非常享受每一晚的課程,對於我們離校已久的家長而言,這個課程提供了一個重拾當年兒時上學樂趣的珍貴機會。
李文豪先生 李善同(2022年畢業)爸爸
盼望日後能成為同學們的指導員,彼此切磋和學習。
「家長也來STEM」這個課程理論及實踐並重,導師給我們的「堂課」甚具挑戰性:透過編程令LEGO機械人完成指定任務。各組均認真思考討論、編程和測試機械人,有錯誤時大家會互相討論、提點,修正錯誤後又再測試。當看到自己和其他組別的機械人能順利完成任務,大家都拍手叫好!
學習和應用新的知識是充滿挑戰性的,或許會遇到困難,只要抱着積極、多嘗試和不放棄的念頭,便能累積經驗、掌握技巧、靈活運用所學並領略箇中樂趣。
盼望日後能成為同學們的指導員,彼此切磋和學習。
朱志強先生 朱逸朗(2022年畢業)爸爸

The Activities Strengthened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between the Parents
With this experience of assembling robots LEGO MINDSTORMS Education EV3 program, parents can master the ordinary operation principles of robots; recognize the rules of the World Robot Olympiad (WRO) and the importance of team spirit. This has great benefits to assist and lead the students, for taking part in the event of the open day or competition in the future, to learn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preparation work. However, most of the parents realized that they must learn further to be confident in the above tasks. In summary, the activities strengthened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between the parents themselves as well as the school. From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urse activities of the school and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instructor, parents perceived the sincerity and efforts of the school.
Mr. LEUNG Pui Chung, Melanie Leung Joek Man's Daddy (Graduated in 2021)

總結經驗後再作嘗試
今次STEM Lego課程是組裝機械車,需要寫電腦程式去配合機械車的動作,所以整個課程非常有趣,富挑戰性和具成就感。最有趣的地方是要這部機械車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連串指定動作,因此整個過程需要不斷地重複試車,不斷地量度距離和轉速,不斷地做假設和分斷試驗,以及不斷地改變組裝的方法和改寫程式,以完成所有指定動作。除了講求合作性,整個過程中我們會重覆體會失敗,總結經驗後再作嘗試……這一切都是難得的經驗,真是一個了不起的課程。
徐耀星先生 徐靖鈞(2022年畢業)爸爸

每一個人都要自己嘗試
今天的LEGO已不單是我兒時的一種以玩樂為主的玩具,更有助學生們學習基本的程式編寫及機械原理,令他們思考如何應用於科技領域。我們在第一節課上先拼出自創的獨特的LEGO機械人,再在往後的課節中和另一位組員一起思考,透過組裝LEGO元件來解難。由於大家拼出的LEGO機械人的外型、輪胎、感應器等位置都不同,就連感應器也千差萬別,有的採用觸碰感應器,有的採用光感應器,有的採用聲音感應器,甚至連超音波感應器都有,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 - 雖然是同一難題,但沒有人可以直接複製別人的程式,每一個人都要自己嘗試,並不斷進行測試及修正才能完成任務。
在八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各組的組員透過相互協助,都成功完成任務。這過程不單開心,更令我們反思 - 如果小朋友們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去思考並解難,當他們在成長中面對難關時,應對能力必然能夠提升!
伍兆倫先生 伍俊謙(2023年畢業)爸爸